最后乐章在京剧最流行的“流水”中寂静结束。“山野的苍凉和喧闹的市井对比,仿佛一暗一明,一男一女、一阴一阳。”郭文景介绍道。当问及这首曲子的名字是否是受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同名杂文《社戏》的影响时,郭文景坦言:“其实这首曲目和鲁迅作品没有关系,它泛指乡村民间、节日的演出。不过,我确实也很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他带有中国知识分子的批判性,并且对时代认识得相当深刻。”
其实,郭文景也是一个“文学迷”,他喜欢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笔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怜惜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赞叹《象棋的故事》叙事方法之巧妙,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的作品也是他的心头好。创作中文歌剧把《骆驼祥子》带到欧洲巡演郭文景的创作,以歌剧、西洋乐作品居多,被乐评人评价为曲风厚重、宏大、悲壮有历史感。郭文景带着这些用“世界音乐语言”表达的中国内容的作品,在伦敦、法兰克福、巴黎、纽约等城市演出,引来《纽约时报》等国外主流媒体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