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都是靠口口相传,没有专业的记录设备,也没有更多的专业人员投身到其中。现如今,科技的进步为记录这些优美的民族音乐旋律增添了羽翼,使之成为永恒的存在。而民族音乐的旋律线条、民族文化的特质内涵、民族特性的元素符号不仅需要记录,更需要传承和传播.
黎导打了个通俗的比方,比如你要做法式大餐也好,做俄式大餐也好,同样的原材料备齐后,还需要法餐大厨或俄餐大厨亲自掌勺,“玩儿的是专业化的体系”。“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自己的方式,创建国际性的音乐体系和规则,但是如果我们以自以为是的态度去做的话,可能就有偏差了。”
偶然的机会,黎冬通过朋友介绍接触到台湾风潮音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音乐制作人。说起风潮音乐公司,他们也一直在求索如何让台湾当地民谣音乐能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和殊荣。他们通过摸索和实践,锁定了六次获得世界音乐大奖——格莱美奖的美籍华裔音乐人丹尼尔 胡先生。
在时尚中传承、在创新中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将民族文化得到发扬,才能让民族永生。怀着这样的梦想,黎冬走上了“民族音乐国际化”的艰难坎坷之路。
推动“民族音乐国际化”的规则和体系很重要
音乐界的格莱美就如同电影界的奥斯卡一样,虽然毫无疑问地打上了美国文化的印记,但世界各地的音乐人仍以能够捧得“老留声机”形状的格莱美奖杯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