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是西方复调音乐发展的重要形式,它作为最早的多声部,主要是以西方七声调式为中心的功能性和声进行的,其结构主要是建立在和声、复调的基础之上,追求气势恢宏的多声部立体化音乐以及和谐空灵的人声效果。有学者认为,中国本没有合唱的传统,“六代乐舞”中没有合唱的记录,唐宋大曲中也无合唱的记载。戏曲、曲艺中也缺乏合唱的形式。
只有在民间的“一领众合”的劳动号子中以及少数民族的多声部音乐中,有一点合唱因素。中国真正的合唱发展只有短短一百余年历史,在这期间,无论从近代的黄自、赵元任、萧友梅等合唱先驱还是到现代的贺绿汀、瞿希贤等作曲家,都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这些作曲家一方面学习西方作曲技法,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探索将西方音乐与中国民族元素相结合的道路。